直肠侧韧带的解剖学观察及其临床意义
通常认为直肠周围的间隙被直肠侧韧带分为前方的直肠骨盆间隙和处于直肠后的直肠后间隙(即骶前间隙)。临床医生强调直肠侧韧带存在但解剖学上对其形态、范围、内容及结构的阐述至今无非常明确的限定从而在临床手术引起外科医生的困惑对其处理目前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这些存疑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直肠侧韧带中是否有直肠下动脉?二、如何处理直肠侧韧带更加合理?三、直肠侧韧带与直肠系膜的关系的如何?所以我们通过盆腔解剖观察以加深对直肠侧韧带的认识。
1、材料与方法
1.1研究材料
第二军医大学红十字会收集、第二军医大学解剖教研室提供的自愿捐献成人尸体10具盆部无病变其中男性7具女性3具。所有标本10%福尔马林溶液固定动脉内灌注红色乳胶液。
1.2取材和盆腔解剖显露
上自第四腰椎平面下达大腿上1/3横断尸体取其盆部标本。自耻骨联合上缘、腹股沟韧带、髂肌切除腹前壁移除小肠、乙状结肠以上结肠清除盆内和肠腔内容物。
解剖:识别双侧输尿管沿乙状结肠系膜与侧壁腹膜交界处向盆腔游离肠段至直肠膀胱(或子宫)陷凹;提起乙状结肠向左侧轻轻牵拉于系膜根部切开。解剖标记肠系膜下动脉于根部离断将肠段向腹侧牵拉显示骶前间隙仔细游离至骶直肠韧带。将膀胱(子宫)向腹侧提拉打开腹膜反折显露直肠与膀胱(子宫)间隙仔细向远端游离直达精囊腺(阴道后壁)下缘。
1.3直肠侧韧带的显露
用血管钳将盆地腹膜最低点剪开处的前叶夹起同时将前方的膀胱或子宫阴道用深部拉钩拉向前上显露质地较坚韧的Denonvilliers筋膜继续在此筋膜的前方进行游离到达精囊与前列腺。(暴露有困难时将前方耻骨联合钳除外露耻骨后隙将直肠前方脏器正中矢状位切开)。将直肠向盆腔腹侧及内侧牵拉显露直肠与盆侧壁之间的结构与联系。
1.4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以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
2、结果
在所有解剖标本中在盆腔左右两侧均发现直肠侧韧带共20例。
2.1直肠侧韧带的形态
保持直肠在盆腔的位置不做任何牵拉观察直肠在盆腔中的情况。在盆腔中可以发现在完成直肠前后方分离后在直肠系膜侧方与盆壁之间存在一些组织结构。将直肠向腹、内侧牵拉可以发现原本疏松的联系呈现为顶或顶点指向直肠底边在侧盆壁的三角形或梯形的结构。我们将此结构认作直肠侧韧带。在所观察的20侧盆腔情况来看有8例直肠侧韧带表现为三角形呈现为梯形有12例。从直肠背侧面观察直肠侧韧带侧韧带呈现为一结缔组织结构向其顶端方向会聚的状态。
2.2直肠侧韧带的解剖的位置
直肠侧韧带位于直肠侧后方与盆腔侧壁之间相当于骶3椎体起始或椎体中段水平呈现三角形或梯形组织顶端朝向直肠三角形(梯形)底边在盆腔侧壁上。
2.3直肠侧韧带中的神经
直肠侧韧带中的神经纤维构成了侧韧带的主要轮廓。神经纤维主要来自下腹下丛的直肠支盆内脏神经还可以发现有交感神经腰骶干的细小分支参与到直肠侧韧带。
3、讨论
最初的直肠侧韧带的概念在20世纪初就已经出现特指是包绕直肠下动脉的结缔组织构成的血管鞘。Miles将直肠侧韧带的描画呈现为盆壁到直肠侧前方间的膜状结构而在Goligher等看来直肠侧韧带起源自盆壁筋膜在骶3水平与直肠侧后方相连[23]。而在Sato的直肠侧韧带中包括了中下段直肠有关的目前所知的组织结构:直肠下动脉、下腹下丛及相应的结缔组织。直肠侧韧带不仅仅是直肠与盆壁间的联系直肠侧韧带的最外侧结构到骨盆的壁筋膜(即与肛提肌表面的盆膈上筋膜)下腹下丛将整个结构分为内、外两个部分。Sato的描述虽然大而全但却超出了外科直肠游离的认识范围。Heald将直肠侧韧带描述为直肠系膜与神经丛间的联系他认为的直肠侧韧带中心结构已经不是直肠下动脉而是发自盆壁的神经组织。
由于直肠侧韧带是在完成直肠的前方、后方游离后显现出来的我们观察到直肠侧韧带明显不同于上述三种状态。直肠后方游离是沿直肠系膜表面直肠脏筋膜进行的向下达肛提肌表面在这个层面中能展示出的是直肠侧韧带背侧情况。直肠的前方游离是在Denonvilliers筋膜前方进行的而在此过程中没有对Denonvilliers筋膜的切断或其他处理这时Denonvilliers筋膜成为直肠侧韧带的前方主要筋膜构成。我们认为直肠侧韧带表面筋膜是膀胱腹下筋膜向直肠系膜前方的Denonvilliers筋膜的延续是下腹下丛直肠分支进入直肠的附着物。所以我们认为直肠侧韧带是一个以结缔组织为基质盆神经纤维参与形成的复合结构。其中神经纤维以下腹下丛的直肠支为主可以发现部分内脏神经纤维的加入。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