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聆听大师风采妇产科学的解剖与绘图

 

郎景和,原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中华医学会常务理事、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妇产科分会会长、中国妇科内镜学组组长、美国妇科腹腔镜医师协会(American Association of Gynecological Laparoscopists,AAGL)常务理事、亚太妇产科内视镜医学会(The Asia-Pacific Association for Gynecologic Endoscopy and Minimally Invasive Therapy,APAGE)主席、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华妇产科杂志》总编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获1989—1990年卫生部和国家科技进步奖、1996年吴阶平-保罗·杨森医药研究一等奖、1998年卫生部科技进步奖、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科技二等奖,同时是2004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及2005年北京市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的获得者,并屡获全国教学名师奖、世界剑桥华人奖等。

注重医学人文教育、撰写书著,发表学术论文600余篇,主编(译)著作30部,出版《一个医生的哲学》《医学人文》《医道》《一个医生的故事》《一个医生的悟语》等十余部人文专著。

《妇产与遗传(电子版)》杂志编辑部 整理

科学艺术,本来就是一家,

更懂解剖,才能素描作画。

外科医生,是人体雕塑家,

想象操作,会描述善表达。

勤于练习,不怕笑话涂鸦,

尽在意中,休论人比人夸。

2016年9月19日,第七届腹腔镜/系统保留盆腔神经的广泛性子宫切除术与相关临床解剖学研究高级研讨班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召开。当天,郎景和院士第一次以“妇产科学的解剖与绘图”为主题授课,同时也拉开了本次研讨班的序幕。

首先,郎院士为大家展示了他的简笔画作——九笔佛。一笔脸部轮廓,一笔额头,两笔眼睛,一笔鼻子,一笔嘴巴,一笔脖子,两笔衣襟。寥寥数笔,看似简单善良的一幅佛像图却有饱含哲理的解释:饱满的额头是智慧的象征,慈眉善目代表仁爱,突出的鼻子代表着觉悟,忍俊不禁的嘴巴寓意着冷静。这就是佛给我们的启示:要有智慧,要慈悲,要有觉悟,要冷静。

郎院士认为对于艺术,不一定要理解,要学会感受。他带我们欣赏名画——《加歇医生肖像》:画家梵高用了非常深重的蓝色,特别是深蓝色的眼睛表现出了一个医生的忧郁、愁苦、思虑以及对患者的牵挂。所以说,绘图是一种情感的表达。随后他给我们带来了艺术大师的简笔画赏析,让我们领略大师画作的风采,体会简笔绘画的精髓。

解剖学是医学与艺术的结合,特别是外科领域。一位手握手术刀外科医生完成一台手术,并不是单纯的开刀、缝合,而是在活体上完成一件艺术作品。郎院士强调,作为一名外科医生,需要做到“四要”:要会看病,要会开刀,要会书写,要会画画。

为什么一个外科医生要练习绘画呢?

解剖学是医学最重要的技术之一,也是最重要的基础学科之一。解剖往往是复杂、枯燥、难以记忆的。有研究认为,绘画可以提升人脑的记忆功能,可以激发人的想象,甚至给我们带来灵感。因此,用一幅解剖图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和记忆,为学习带来乐趣。

绘画是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结合最好的艺术形式之一,绘画比语言描述更生动、更形象。一幅好的解剖学绘画可以准确明了地表达病变、手术过程以及术后情况。因此,绘画应该成为一名外科医生的基本功,使外科医生能以绘画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检查诊断。

郎院士向我们展示了北京协和医院多年前的病历,这些病历不仅有详实端正的文字记录,而且还有清晰准确的绘图。此外,我们还观看了郎院士三十多年前的手术记录。这些手术记录图文并茂、清晰明了,一笔一划都是后辈眼中的学术珍品、艺术瑰宝,更是一位精益求精的医者医学文化和精神的传承。

医学绘画同时也便于向患者解释那些难以理解的医学术语,便于医患交流。在有的诊所和医院,他们会将妇科常见病绘制成小卡片,放在门诊里,用来给患者做宣教;有些医生会在术后通过绘画将手术的大概情况给聋哑患者“讲述”一遍。

领会了绘图的意义,那么我们如何才能画好图呢?郎院士教给我们绘图“四步曲”。

第一步——想。我们首先要勤于实践——看病、做手术,其次要善于思考——回忆总结。“想”的方式可以概括成3R:Review(复习)、Remind(回忆)、Rumination(反刍)。第二步——看。我们要看三样东西:图谱、手术、绘画。看图谱,从二维视角了解人体组织结构;看手术,通过具体的实实在在的解剖去观察组织器官;看绘画,体察艺术意境,提高赞赏能力。第三步——摹。临摹绘画体现的是真实感,线条示意体现出美术感。摹仿大师画作的信马由缰,却别有一番韵味。第四步——画。解剖练熟了,画法具备了,表达自如了,绘图就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