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医学专业解剖学资源现状及应用探讨

 

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是“互联网+教育”的结晶[1],是教育资源利用互联网这一平台完美呈现的一种新形式,是开放教育及其资源不断深化发展的产物,它促成了教育体制、教育方式以及教育理念发生了一系列的变革[2]。MOOC具有一般课程所不具备的大规模、开放性、便捷性、动态性的特点,模糊了受教育者的国界、年龄、学校、时间等时空概念,使其可以随时随地获得优质的教育资源,突破了高校的围墙限制,对我国高等教育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

一、国内外医学课程MOOC课程建设现状

随着MOOC的发展,各国知名院校的相关教师在平台上开设了大量的课程[2],如:美国的Coursera、Udacity和edX;英国的FutureLearn、德国的iversity等,其中医学类课程也不在少数。有学者统计截至2016年初,在Coursera平台上有医学类课程122门、edX平台31门、FutureLearn平台33门、澳大利亚Open2Study平台6门。

2013年开始,国内的MOOC平台及课程建设快速发展起来,比较知名的平台有:学堂在线、中国大学MOOC、慕课中国、华文慕课、好大学在线平台、智慧树、顶你学堂等。国内的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四川大学等知名高校也在平台上推出自己的课程,其中医学课程也不在少数。特别是2014年11月以来,由中国医学教育慕课联盟开发运营的全球首个医学慕课教育平台“人卫慕课”的上线并投入运营,极大地丰富了我国医学MOOC资源。该平台是中国高等医学教材建设研究会和人民卫生出版社联合了我国约200家医学类及相关院校、行业学会、科研院所共同组建的,现已开设了1,437门医学及医学相关类课程,涵盖了医学及相关专业的几乎全部课程,分为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中医中药、口腔医学、护理学、药学、医学检验、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8个板块。

二、我国解剖学MOOC资源现状

解剖学是医学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为医学生学习后续课程奠定了形态学基础。该课程的相关内容在MOOC学习平台上有非常丰富的教学资源,如2017年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中就有山东大学丁兆习教授的《系统解剖学》、李振中教授的《局部解剖学》、武汉大学田宗文教授的《解剖与临床》和四川大学李华教授的《人体(系统)解剖学》四门课程,另外在平台上还有浙江大学的《组织学与胚胎学》、中国医科大学的《人体解剖学》、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的《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等十余门课程,适用的范围涵盖了本科、研究生、高职高专及中专层次的医学临床、护理、影像、中医等医学专业。教师根据各校的实际情况对这些MOOC教学资源进行合理的筛选和利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提高医学专业解剖学课程的教学质量。虽然我国的医学MOOC课程资源较为丰富,但是在资源利用方面还存在着极大的不足。

(一)参与人数少。各高校教师学生对MOOC的认识不足,参与的积极性不高。截至2019年5月10日,中国大学MOOC平台的《系统解剖学》课程已经是第5次开课了,但是注册人数还不足10万;人卫慕课平台自2016年开课至今也已经完成5轮教学,最多的注册人数为10,333,最少的是5,709人,总共还不足4万人参与注册。这与国外的一些优质MOOC课程的注册人数相比差距显著。

(二)学习效果不理想。大多数课程线上互动的整体参与率偏低,缺乏科学的考核体系,难以真正了解学习者的掌握程度,最终完成线上课程的主动性不足,学习效果不够理想。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广大医学生和教师的参与积极性。

(三)教师对现有MOOC资源利用率低。各高校都在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积极鼓励教师参与建设本校的MOOC课程,对现有优质的MOOC资源利用难度较大;各教师也都热衷于制作和开设自己的网络课程,对现有资源的利用反而较少考虑。如前述的两门解剖学MOOC均为2017年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本课程MOOC教学的最高水平,按照我国现有医学教育的招生量来看,其注册学习的人数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三、加强优质MOOC资源有效利用的对策

对于医学教育工作者来说,建设本校的MOOC课程固然重要,但是对这些优质资源的利用恐怕是大多数教师和学校应该研究和探索的方向。教育部在《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教高[2015]3号)中明确指出:“鼓励高校结合本校人才培养目标和需求,通过在线学习、在线学习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等多种方式应用在线开放课程,不断创新校内、校际课程共享与应用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