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微课在中医专业“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

 

人体解剖学是中医专业学生的重要基础课之一。[1]属于生物学中形态学的范畴。人体提解剖学知识点繁多,学生记忆起来较为困难,[2]微课等信息化教学方法是促进学生学习记忆的有效手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教学设计可以系统化规划教学过程,[3]微课是一种高效的教育产品,是一种全新的教学资源表现形式。针对中医专业课程设置,以“胃的解剖”为例,运用自制微课从教学分析、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教学设计。

1 教学分析

1.1 教材分析

本课程依据中医专业教学标准选用的教材是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第十版)《人体解剖学》。主编:邵金水;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胃”是本书第二章消化系统第二节消化管中第四部分的内容。

1.2 学情分析

(1)学生学习态度分析。“人体解剖学”课程在第一学年开设,授课对象为中医专业本科大一新生,大一学生充满了好奇心,开课前对于解剖内容的猜想,使学生对于课程充满好奇,对知识充满了渴求。这种特点在最初几节课尤为明显,体现为听课认真、思维活跃、下课问题多,把握好此特点,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多学多问,并且将这种行为规律化,长期化。

(2)学生知识结构分析。大一新生对于医学知识较比较陌生,基础多为初高中学习到的生物和生理健康知识,[4]虽然在生活中经常听说胃部疾病,但对其认识并不明确,一旦遇到困难的结构,容易混淆,学习态度会发生动摇,学习效率也随之低下。“人体解剖学”课程的特点是名词多、图多、难学难记,比较枯燥。针对这种情况,及时教导学生解剖学虽然名词多而广,概念繁杂,但并非无迹可循。例如在胃的解剖这部分,教导学生胃的两个口,入口“贲门”的“贲”有奔跑之意,意思是食物经过贲门的时候很快,人们吃的食物很快下降到胃内;出口“幽门”的“幽”有偏僻狭窄之意,意思是幽门有瓣膜,比较狭窄,食物通过需要一定的时间,人们吃的食物会在胃内停留4 个小时左右。

1.3 学生情感分析

学生在学习“人体解剖学”课程之前大多对本课程的特点有所了解,大部分学生对本课程会有不同程度的抵触和害怕心理,[5]针对这种情况,要及时引导学生,让学生知道医学之所以学习时间长,难度大,是由于它本身的性质所决定的。人命关天,必须刻苦的学习和认真的钻研,本着一颗救死扶伤的心,正视难关,不轻易退缩。课程所用到的人体解剖学标本都是前人对医学事业的伟大贡献,学生应该多一份尊重少一些抵触。

1.4 学习风格分析

大一新生自我意识很强,容易分心。大学生处于刚刚成人的阶段,自我意识很重,对于自己不感兴趣的事物不予关心,并且容易分心到手机、网络、社交这些杂事上去,教学中应循循善诱,点出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微课视频可以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避免学生受到外界的干扰,影响学习质量。

中医专业的学生文科生和理科生都有,思维方式有差异。生源中文科理科均有,二者在思维模式上有所差异,教学方法也要因材而异,利用优势,弥补不足。文理兼具,各有优势。对于逻辑性强感性较弱的理科生,着重知识的连续性和逻辑性,少用及不用模棱两可的词汇,避免模糊的概念;对于感性强逻辑稍差的文科生,则从一些直观易懂的医学案例和生活入手,使其易于理解,讲解医学名词时应深入浅出,不可过于晦涩。

2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包含三个维度: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6]每一次课的课程目标都应该于本专业的专业目标和“人体解剖学”课程培养目标保持一致。

2.1 知识目标

中医专业培养目标是让学生能够掌握系统的中医学、西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人体解剖学”的课程培养目标是使学生掌握人体各器官的位置、形态结构以及各器官的重要毗邻关系等相关解剖知识,为学习其他基础课程和临床课程奠定知识基础。“胃”这部分的知识目标是掌握胃的形态和分部、位置毗邻和胃壁的构造,微课视频本次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内容进行讲解,直观展现相关知识点,方便学生记忆。

2.2 能力目标

中医专业培养目标是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于临床工作,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并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人体解剖学”课程培养目标是能够将人体解剖课所学的基础知识应用于临床,进行自主学习和树立初步的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胃”这部分的能力目标是通过对胃的形态和分部、位置毗邻和胃壁的构造的知识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提升水平的能力以及“学以致用”的能力,微课视频可以作为学生课下自主学习的学习资料,方便简单,捕捉学生专注力。

上一篇:女性侦探相对于男性侦探的优势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