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舞蹈动作符合解剖学原理之探究

 

一、膝关节解剖分析

(一)膝关节的骨结构

髌骨呈三角形底朝上尖向下,为人体最大的籽骨。有维护膝关节功能正常功能的作用,位于股四头肌建中。前面粗糙,后面有光滑的关节面,与股骨髌面相接触,构成椭圆屈曲关节的有股胫关节和股髌关节;屈曲关节是有胫骨和髌骨关节面构成的。[1]

(二)膝关节膝外翻和膝内翻的发病机制

正常下肢伸直位时,髌骨向前,两膝及两踝可互相靠拢接触,两足前方有30°的开角,即小腿有15°外旋。如小腿自膝关节向外侧倾斜,外翻角度>15°叫膝外翻,双侧外翻者称“X”形腿;膝关节之远侧向内方偏斜,致膝部凸向外侧,两膝间距>5cm称膝内翻,双侧膝内翻者称“O”形腿。膝外翻:单侧膝外翻多出现跛行,双侧者则步态蹒跚。因内侧副韧带及前交叉韧带被拉长松弛,造成膝关节不稳,容易疲劳及受伤;膝关节内侧及大腿内侧肌群疼痛。有关节滑膜炎时,容易出现关节积液。病人站立时,因双膝相碰,常使一侧稍稍屈曲处与另一膝的前方,另一膝则过伸而处于后方。快走及奔跑时容易碰撞而跌倒。后期可发生骨关节炎。可合并其他畸形,如扁平足、髌骨脱位等。膝内翻:膝关节突向外侧,两关节内缘不相接触,常伴有胫骨下段向内扭转、足趾向里和扁平足。双侧同时存在时,从正面观两下肢呈“O”形。行走时呈摇摆步态。由于动力学因素的改变,可引起软组织劳损、疼痛,后期可形成骨关节炎,影响功能特点。

从触体检查中发现,存在膝内、膝外翻的舞蹈演员,均存在小腿三头肌均紧张、僵硬,高度疼痛,甚至是肿胀症状。这与舞蹈动作的特性息息相关,小腿三头肌由腓肠和比目鱼肌组成,起于股骨内外侧髁和胫骨冠状突,止于跟骨结节。因无论是跳、跑、转都要求是踮脚尖和提踵心,此动作是由小腿三头肌完成,长期的收缩和过量的负荷,使小腿三头肌伸展能力降低,肌肉变粗变短,并成结节。使踝关节与膝关节间的距离变短,出现内翻或外翻现象[2]。

(三)膝关节的运动特点

以膝关节损伤髌骨软化症为例,从解剖学的角度来看,膝关节做屈伸运动时运动幅度为130°~160°,当膝关节做旋转运动时,运动幅度约为50°。当膝关节活动在0°~45°之间是,髌骨关节接触机会很小,不易产生髌骨软化症,但是如果当屈膝角度在45°~90°是接触面为最大,当大于90°后,接触面积随角度增大而下降,因此可看出膝关节屈膝角度在45°~135°之间最容易产生髌骨软化症[3]。

二、舞蹈演员膝关节损伤的康复机理

绝大部分舞蹈演员损伤后,膝关节周围的肌肉力量是显著下降的。尤其是股四头肌的力量下降更为显著,被诊断为髌骨软化症的演员,日常生活中常常有膝软发生,舞蹈中难度高点动作无法完成,其它患者也存在膝部不敢用劲的现象。有些舞蹈演员的膝部呈肿胀和不能下蹲的状态,说明膝内部有水肿存在,血液循环缓慢,停留大量的致痛物质,膝关节表面皮肤是红肿的。恢复骨骼肌原有的功能,最好的方法就是抗阻训练,抗阻训练是肌肉克服一定阻力进行肌肉力量与耐力的练习。康复运动使骨骼产生收缩,有阻抗的负荷训练能使肌肉的横断面积,肌肉力量增强。康复运动也使膝周围的血液循环速度加快,致痛物质得到代谢,营养物质得到供给,损伤的创伤得到修复。

三、舞蹈动作设计应符合人体解剖学原理

舞蹈演员的运动损伤是由很多因素造成的,如果舞蹈动作的设计不符合人体解剖学的原理,将会造成以下甚至更多的损伤。就基训课把杆组合来看:古典舞基训的蹲,要求演员或者学生做到膝关节屈伸运动,如果运用不好会导致舞蹈演员或者舞蹈专业的学生膝关节的不同程度的损伤。再者,技术技巧里面的大跳,当舞者做完大跳动作接触地面的一瞬间没有运用膝关节深蹲缓冲达到落地的平稳和膝关节的保护,对损伤运用方面缺乏理论性支撑,也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每位舞者在训练或者排练之前,放松警惕,没有完全将身体活动开,就开始压腿或者踢腿甚至强度更大的舞蹈动作的展示,对于膝关节的关节韧带很容易拉伤。芭蕾里要求外开,但是过度的外开会造成胫副侧韧带受伤。舞蹈中的压腿、跳跃、旋转、控制都需要靠正确的分析运动解剖学原理方可使舞者的职业生涯走的长远。

四、结语